振兴路上丨新品种新技术科技特派员助力贺兰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pf.39.net/bdfyy/bdfjc/171227/5963402.html

初秋时节,田间地头收获满满,贺兰县立岗镇兰丰村科技特派员张双军家通过引进新的茄子品种,创新种植模式,实现了丰产增收。连日来,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搬运、分装新鲜的茄子,及时供应市场。

走进贺兰县立岗镇兰丰村三社,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各种蔬菜长势正好。科技特派员张双军的30亩茄子基地内成片的架子上挂满了紫油油的茄子,一个个黑亮饱满、形状滚圆,格外喜人。这是张双军于年从云南新引进的紫光茄,这一品种早熟,坐果能力强,不仅抗病能力强,而且肉质紧实,质量和产量较以往的茄子品种都有提高。在贺兰试验三年后,不仅实现了自己增产增收,还带动了周围农户,前来务工的村民们穿梭于1米多高的茄子架中,熟练地挑选着个大、光滑的茄子,采摘的同时修剪枝叶,现场一派繁忙。

村民马娟:“我就是这附近的居民,土地流转以后,就在张总这边打工,每天早上是7点下午2点到6点,工资元,还可以。”

年张双军在云南考察时发现了这一优良品种,可是如何让这一品种能在贺兰的土地上茁壮生长达到丰产呢?张双军又发现了嫁接育苗技术,并将其实验于刚引进的茄子品种上面,将野茄茄苗同紫光茄茄苗嫁接在一起,经过育苗培育将其种植在田地里。野茄子根系发达,抗病性强,并且植株长得旺,把野茄子培育成苗后再把培植的优质茄子嫁接上去,以此保证茄子的产量和抗病力。而接下来的上竹竿整枝打岔也是张双军创新的种植模式,修剪掉多余的茎叶保证植物绕杆向上生长,最高时能达到两米。如此一系列改良下来,改变了贺兰传统种植茄子一年倒两茬的种植模式,从4月20日定植后2个月左右开始收获,一直能持续至10月10号,每株产量达到20斤到30斤,较传统种植品种及模式成本降低20%,产量提高40%。

科技特派员张双军:“我现在种植了有30多亩,产量达到3万斤吧,预计下来能一亩地卖块钱,收入在每亩在到块钱的利润,比以往提高了30%到40%。”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试验成功后,张双军今年还带动周围种植户用新品种、新技术种植了19亩茄子。在种植户王彦龙的茄子地里,张双军一边察看茄子的长势,一边交流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情况,叮嘱其在蔬菜生长的关键期及时施措防止红蜘蛛和蓟马影响茄子品质。

科技特派员张双军:“我此外还有个合作社,是给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病虫害防治还有新品种的介绍。”

种植户王彦龙:“去年前年看张总的这个茄子种得还不错,今年就跟着他种了点儿茄子。张总基本上是全程指导我们,从苗子的定植水肥管理,这些植保,包括后期的一些销售这些都有张总给我们负责,基本上没啥操心的。种得这个长势你看也都不错。”

将现代科技导入贺兰县的农业生产,手把手地教授科技种植,心贴心地帮农民利用科技致富,推动贺兰县传统农业的提升,像张双军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在贺兰县还有很多,他们点亮了农村发展的科技之光,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结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累累硕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5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