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砥砺奋进惠及全体人民新华社客户端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康喆
7月6日,宁夏贺兰县隆源村的蔬菜种植园区内,农民在搬运采摘的线椒杨植森摄/本刊
◇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不断呈现更丰富内涵◇从物质到精神,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中国各个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承诺,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期盼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小康,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社会理想,蕴含着中华民族对衣食丰足、安居乐业社会状态的恒久守望。 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党的十八大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中国的小康建设经历了从漫长的理想期盼到转化为奋斗目标并成为社会现实的历史过程。 从填不饱肚子,到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 从农村有7.7亿贫困人口到崛起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从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连年居首…… 一系列成就见证着全面小康梦想的不断生长。 最初,小康是一个偏重经济增长的发展愿景,经过不断探索与丰富,不仅经济现代化的目标越来越高,而且发展出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众多内容,成为一个立体的、全面的、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现代化蓝图。 五位一体以人为本 家住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栾德信最近总喜欢去家门口的倭肯河岸转一转,享受蓝天碧水。不久前,河道两岸还散布着垃圾、沙堆、违规养殖场,居民出门都绕着河走。 过去的臭水沟变成新景观,得益于当地水环境综合治理步伐的加快。这也是各地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实践中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缩影。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小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包含经济指标,而是一个完整、系统、综合性的目标体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 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用“小康”这一概念来描述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彼时,“小康”的定义更多着眼于经济和科技领域。因此,“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千美元”便成为衡量20世纪末中国是否实现小康的关键性指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发展,这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的代名词,内涵日益丰富。 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迈入新世纪,在12亿多中国人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党的十六大又郑重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注重社会意义上的全面社会进步,要兼顾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追求全方位的、社会和谐的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翻天覆地之变 辣椒炒肉、清炒南瓜,这是住在湖南省长沙市郊黑麋峰村罗金树老汉的午餐。年过六旬、享受五保待遇的他,养了几十头猪,顺利脱了贫,过着踏实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是罗金树之前不曾想到过的。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向前进。回首中国小康蓝图由远及近的过程,中国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等跃上新台阶,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4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收入是两位数。如今我退休了,能拿到五位数的退休金。”北京市民卢海峰兴致勃勃地聊起收入的变化。 卢海峰的故事并非个例。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逐年提升,经济总量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突破万亿元。历经40多年发展,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7.7亿农村贫困人口从此告别贫困;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跃升,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事业、产业蓬勃发展,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 年春节,从“紫禁城里过大年”到赏灯“上元之夜”,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博场所“花样百出”,本是参观淡季的寒冬成了旺季。 这正是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供给从相对紧缺迈入大繁荣大发展的真实缩影。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文化治理体系,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文化事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短缺的文化生产供给、零散的文化经营活动到繁荣活跃的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此外,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等重大工程技术均取得丰硕成果。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科学前沿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战略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世界前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陈志刚说。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显著提升。我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更多正能量。当今世界许多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无法解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人民生活改善,形成世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 家住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的郑志梅老人骨折手术后,选择住进了小区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她说,就近康复、照料都方便,还有熟悉的老伙伴相互陪伴。 郑志梅正在享受的,是我国着力发展的依托社区、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不仅仅是养老,中国人如今享受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从年时18.5%的青壮年文盲率到如今高等教育即将普及,各类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年的68岁达到年的77.3岁,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收入提升,是人民生活改善的最大变量。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提高至年的元,同时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年的17.9%,提高到年的60.6%,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入城镇。 生态环境方面,伴随推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大力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提升。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展现包容理性精神气质。 不懈奋斗,带来了国家软实力、硬实力的提升,带来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而这些,也重塑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时代性变化,精神特质呈现出全新特征。”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韩震说,中国人民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自信的步伐迈向未来。 文化心理更加从容自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中国人民逐渐摆脱了近代以来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境遇带来的自惭形秽心理,从精神层面变得自信,越来越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韩震说。 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包容。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增长见识、扩大视野,越来越能够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也更有意愿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话语和诉求,越来越具有大国公民的心态。 社会心态更加理性平和。在韩震看来,在社会和谐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背景下,人民思想道德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得以建立。 从物质到精神,从乡村到城市,从国家到个体……亘古之变,翻天覆地。在实现“小康”的过程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积蓄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持久的力量。 三大维度擦亮底色 “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逐步推进,经过起步、发力、追赶、冲刺,目标不断清晰、内容不断丰富、实践不断深入。”辛鸣说,期间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的宝贵财富。 从历史维度看,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善用辩证法。 沿深圳城市主干道滨河大道一路向东,行驶至船步路交界处,就来到了位于深圳河畔的渔民村。当年,深圳正是从这里出发,从一个小渔村演变为大都市。 “纵观渔民村的发展脉络,第一步是靠深圳河卖鱼,第二步是靠地卖楼收租,未来我们要靠科技,打智慧牌、文化牌。”深圳市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颂球说,渔民村已实现物质小康,接着要实现精神小康。 多位受访专家说,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由传统逐步向现代转型的进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小康社会这个中国式的现代化战略,以解决人民基本生存需要、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又必须保持对现代化建设复杂性和长期性的清醒认识与科学预判,满足不同时期人民的不同需求。 “因此,小康战略目标是可以依据现实进行调整的动态性、开放性目标。在不同阶段,从更精细的时间节点上设定实现小康战略目标及其之后的战略规划,呈现出战略上的阶段性向总体性目标交汇的逻辑架构。”张占斌说。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主攻方向,不同阶段之间有序衔接。”辛鸣说,中国善于从大历史视野对时间进行规划,让国家发展按照稳定的节奏不断向前,接续完成从摆脱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小康的连环式跨越。 从实践维度看,突出问题导向,坚持补短板强弱项。 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深山苗寨的面貌早已改变:年2月,村子宣布实现整体脱贫;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元…… 在未来之城雄安新区,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有13台23线站场规模的雄安站已于年12月随着京雄城际铁路的通车投入运营…… 从脱贫攻坚到重大工程建设,再到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全面小康进程中的一块块短板正在补齐。 多位受访专家说,全面小康并非意味着各领域要平均用力。越是追求全面协调发展,越需要精准选择重点方向,以重点突破来带动全面发展,以避免力量分散、结构耗散。 此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脱离国情和实际而盲目提高标准。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围绕突出短板,一系列措施渐次展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方方面面,补短板是硬任务。”辛鸣说,科学梳理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凝心聚力补短强弱,体现出抓关键、抓重点的思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法。 从价值维度看,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既要打基础,更要谋长远。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有张宁夏中卫沙坡头“三北”工程实施前后对比图:年前,当地零星散落的几棵枯树给人荒凉寂寥之感;如今,这里已成为一道“绿色屏障”。 这样的绿色发展故事,神州大地上每天都在发生。回顾“十三五”开局之际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但同时,亟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需提升创新能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破解资源约束,补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缩小收入差距…… 多位受访专家说,小康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是“大干快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牢靠基础。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在各地践行。 不断提升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加快落实的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下降的单位GDP能耗、持续跃升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如今,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每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举措都不是孤立而为,而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大局来总体考量,既体现我们党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又体现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辛鸣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承诺,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期盼。从千百年来中国人民遥望的社会理想,变成具体的现实,实现中国历史亘古未有的跨越,今日,已触手可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