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60年好矿工郝珍潇湘晨报
人物简介:郝珍(-),宁夏贺兰人。年1月因公殉职,年11月被原石炭井矿务局党委追认为共产党员。
一双欢快而火红的蝴蝶结从笔者眼前消失,飞向远处的山峦。远处,贺兰山群峰矗立,庄严肃穆。脚下,原石炭井三矿这块昔日的热土从沸腾中渐渐平静下来,随着地下原煤的不断开采,矿井生产已近尾声,于年1月宣告破产。但这块为共和国煤炭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黑土地”依然记载着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光辉业绩。在这里,数以千计的煤矿工人把青春年华甚至生命贡献出来,令人怀念、令人敬佩。郝珍便是其中一位。
年11月的一天,本该轮休的采煤组长郝珍,主动放弃休息,带领全组连续工作。当时,矿上全部是炮采作业,采煤工作面支护用的是坑木。郝珍和工友们正在紧张地作业中,一根又粗又长的坑木从工作面上部溜槽滚落下来。坑木飞速滚动,来势凶猛,整个工作面声若炸雷,处在十分危险的情景中。若滚出溜槽就会把工作面上干活的工友撞翻;如撞倒支架就会造成顶板塌落的危险,眼看一场重大事故即将发生,国家财产、工友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关键时刻,郝珍对工友大喊一声:“闪开!”便飞快地冲到溜槽边,顺手拿起一块木板顶住飞滚的坑木。但坑木太重,滚动力巨大,把木板和郝珍一起撞到溜槽里。木板和郝珍的身体阻挡了坑木的滚动,避免了工友被坑木撞伤的危险,避免了一场更大事故的发生。
郝珍被坑木撞成重伤,肋骨折断,肝脏破裂,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后才苏醒。他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完成任务……”经医院全力抢救,郝珍终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
原石炭井矿务局党委于年11月追认郝珍为共产党员,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发出通知,在全市开展了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好矿工郝珍的学习活动。
当年,《宁夏日报》曾以《好矿工郝珍》为题发表长篇通讯宣传郝珍的英雄事迹。郝珍成了那个时代的矿山模范人物。他的名字和事迹在百里矿区家喻户晓,有口皆碑。
在神化人物的年代,郝珍并没有被神化,是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实实在在的英雄行为感动了时代,感动了矿山,感动了矿山上的一代人。人们称赞他、学习他、钦佩他,他成了一代矿工高大而光辉的形象代表。
郝珍出生在宁夏贺兰县潘昶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23岁的郝珍响应建设新中国煤矿的号召,来石炭井当了一名矿工。当时的石炭井一片荒凉,人们常用“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来形容这里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艰苦,生产条件更是艰苦,住帐篷、吃干粮、抡大锤,人拉肩扛。
只要心中充满着一种爱,天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这就是郝珍那一代人的豪言壮语,那一代人的必胜信念。
郝珍吃苦在前,抢先争先,处处赶在工友前头。一次,为了抢运设备,要把几吨重的铁家伙从山口运到几里远的工地,郝珍带头拉起粗粗的牵绳,肩头勒出了血,他依然带头高喊着号子,直到把设备拉到了工地。郝珍和工友们战天斗地,哪里最困难、最危险,哪里便有郝珍,领导表扬他,工友敬佩他。对表扬和敬佩,郝珍不骄不躁,始终想到自己是贫苦农民的儿子,是工人阶级的一员,必须处处在先、事事在前。
那对欢快而火红的蝴蝶结又飞到笔者眼前,一双充满童稚和好奇的眼睛似乎在对笔者说:
爷爷经常给我讲他当年在矿山创业的事,我听着像是很远很远时候的事,既古老又不动听,您不会把郝珍爷爷的事迹也写成那样古老和不动听吧?
他们的故事是另一代人的事,确实离现在很遥远,不动听而且有点枯燥。但这枯燥中却饱含着一个时代的韵律,一个时代的精神。
什么精神?
一代煤炭赤子献身矿山的精神,爷爷不是常给你讲煤矿工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故事吗,没有他们就没有矿山的今天,没有他们当年看来平凡而枯燥的故事,就没有矿山今天五彩缤纷的生活。郝珍爷爷的故事就是你爷爷的故事,就是整个矿山的故事。它既不是神话也不是诗,而是发生在那一代人身上实实在在的事。
那对欢快而火红的蝴蝶结像载着对另一个时代的思考飞向了远方。远方的太阳把暖融融的光线铺洒在矿山,铺洒在郝珍当年工作和献身的地方。
郝珍是个回柱工,在工作面回收顶板支架。当时回收支柱,靠抡锤倒棚,是件费力又危险的苦活,有的人不愿意干,郝珍却抢着干。工作面狭窄,要弯着腰或蹲下抡大锤,一个班下来满身汗水,满身煤灰,累得腰酸腿疼,浑身上下只有口中的牙齿是白的。郝珍总是抢在最难干最危险的地方回柱。一次,在一处顶板破碎处回柱,支架撤倒后顶板塌落,一块石头砸伤了郝珍的腿,工友们劝他升井休息。郝珍揉了揉伤处,站起来试着走了几步又坚持干了起来。第二天腿部又红又肿他也没有休班,忍着疼痛拐着腿照样下井回柱。
郝珍患有关节炎病,采煤工作面阴暗潮湿,两条腿经常作痛,有时疼得满头大汗,但他咬紧牙关,坚持上班。他上班走在前头,下班走在后面,从来没休过伤病假。怀揣着病假条坚持上班,在郝珍那一代是常有的事,但像郝珍这样未曾休过伤病假的人却不多。郝珍常说小伤小病的,在井下出点汗,累一累就好了。一次他关节炎发作,两条腿疼得拉不动,头上汗珠直流,他双手攥着拳头,用力砸着腿关节,不停地走动,仍然坚持回柱。工友们劝他升井休息,他只是微笑着摇摇头,把回柱的大锤抡得山响。
郝珍爱矿如家,对矿上的财产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从不乱拿矿上一块板皮、一块煤。但他每次下班总不空手,捡回一节炮线,一根铁丝,把它们送到仓库里,以备再用。一次,他和工友们下班,已走出回过柱的工作面很远,他突然想到有把电钻埋在采空工作面,就毫不犹豫地返回工作面,用铁锹一点一点地翻动土石,直到把那把电钻找出来。这把埋在井下的电钻只有郝珍知道,他不去找,便埋在井下无人知道,既不少拿工资,也不影响他什么,可他却用了几个小时,累得精疲力竭也要把它找回来。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郝珍。
还有一次,一根柱子被深深地埋在回柱工作面上,这个工作面低,浮土厚,人只能蹲在工作面作业,使不上铲和锹。郝珍便用双手扒开浮土回收这根木柱。他汗流满面,手指扒得流血,但他依然不停地扒。工友们看着心疼,劝他算了,不就是一根柱子嘛。郝珍说,一根柱子连着矿山,连着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不能随便埋在井下的。郝珍最终把这根柱子扛出了工作面,工友们纷纷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荣誉,对郝珍那一代人来说是政治生命,是一种比金钱更重的东西。郝珍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他把一张张奖状看得如生命一样重要,但郝珍能正确对待荣誉。一次班里评选先进生产者,大伙一致推荐他,他却力荐自己的徒弟,最终把这次荣誉让给了年轻人。徒弟拿到奖状后,感动得热泪满面,对郝珍说:“师傅,我一定要像您一样,把终生献给矿山,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郝珍主动让出一张“奖状”,感动了一批年轻的工人。
那双欢快而又火红的蝴蝶结又飞到笔者眼前。她手持一束贺兰山上采摘的野花。那野花一色的火红,像团炽烈的火,像一簇鲜红的朝霞。她让笔者把这束鲜红的野花献给郝珍爷爷。她的眼神那么真诚,那么执着,笔者接过鲜花,登上了矿山的一座山峰。笔者虔诚地把鲜花放在山头上。太阳照耀着鲜花,照耀着生机勃勃的矿区,照耀着郝珍英勇献身的这片土地。愿太阳把鲜花送给郝珍,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通讯员娄天木)
摘自《石嘴山故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