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海而出的贺兰山及其岩画贺兰石华之旅

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

贺兰山位于宁夏银川平原和内蒙古草原之间,山脉南北走向,长多公里,宽15~50公里,海拔高度一般为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米。从银川平原望去,山脉宛如奔驰的骏马,蒙古语的“贺兰”即骏马之意。贺兰山山势雄伟、峻峭,峰峦苍翠,巍峨屹立于西北黄土高原上。明朝大学士金幼孜称“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断峰迤逦烟云阔。古塞微茫紫翠连”。明诗人潘元凯以“壁立万仞罗岩峦,形势蜿蜒如龙蟠”的诗句来形容它的峭峻。

据地质学家考证,在古老的地质年代,宁夏地区曾是一片碧波荡漾,大海茫茫。距今约20亿年前,贺兰山地区是一片海洋槽地,被流水冲刷到这里来的泥沙,把槽地愈填愈浅,沉积物愈堆愈厚。大约在17亿年前,随着我国出现一次大规模巨大的“吕梁造山运动”的地壳变迁,贺兰山地区从大海中隆起,贺兰山这匹“骏马”破海而出,跃上水面,一下升为陆地。贺兰山升起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大裂缝,地球内部的炽热岩浆,乘虚而出,形成贺兰山花岗岩岩体。到了距今约13亿年前,贺兰山地区又沉入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大约在7亿年前,贺兰山地区突遇严寒,林立的冰峰,皑皑的白雪,宛如当今的北冰洋,经过漫长的岁月,春回冰融,在水的润湿下,无数冰块自高而下,堆积的冰川,汇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冰川流。到了地质的“古生代”,约距今天3,5亿年的时候,贺兰山地区地壳变动频繁,时浮时沉,时升时降,海陆交替,植物茂密。贺兰山地区又成了一片茂密的林海,大约距今1亿年左右,贺兰山突然崛起,腾空出世,像一匹高大、雄壮的骏马,出现在宁夏平原和内蒙古草原之问,这就是今天的贺兰山。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北自石嘴山口向南的中卫县的10多个山口中,在岩崖石壁或沟边的石头上,发现数以干计的古代岩画。这些岩画题材广泛,大到宇宙日月星辰现象;小至牛羊足蹄,人手口脚趾图形;最多的是类似人头像和虎、豹、狼、狗、鹿、羊、骆驼等动物图像,其中还有放牧、射猎、打猎形象的岩画,反映宁夏地区古代各个时期游牧民族的实际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贺兰山岩画多是用石头、骨、金属等工具在石头上或岩壁上磨、刻、凿成画。岩画造型有繁杂的,也有简单的。表现宁夏地区古代各个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智慧、力量和艺术才能。贺兰山岩画最早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所刻的图形与某些战国出土器物相似。据岩画专家和考古学家说,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岩画。据西夏文题刻和明代题记,说明西夏、元、明各个时期都在贺兰山留下岩画。贺兰山岩画在同一山口,甚至同一块石头,同一片岩壁,都刻有不同时期的图象,它们相互比较,可以断定这些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达0多年之久,是生活在贺兰山一带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的艺术画库。

据我国史书记载,宁夏贺兰山地区先后有匈奴、鲜卑、羌、柔然、突厥、党项、吐蕃、蒙古等古代少数民族在这里进行游牧、狩猎等活动,贺兰山岩画是他们表达感情、愿望、祈求的“艺术心态录”。贺兰山岩画在我国古书中曾有记载,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邵道元著的《水经注》里,就有贺兰山岩画的记载,可见贺兰山岩画历史久远。贺兰山岩画最集中、件数最多的是拜寺口双塔附近的贺兰县金山乡,这个乡被誉为“宁夏岩画之乡”。金山乡岩画包括贺兰口岩画、苏峪口岩画、插旗口岩画,大西佛沟岩画、小西佛沟岩画等6处,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古代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这些岩画可说是鬼斧神工,气势非凡,蔚为壮观,令人惊叹!特别是贺兰口只有0.38平方公里的山谷中,在山沟两侧的岩壁和石头上,刻、凿了3J0多幅岩画。其中最多的图象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有正面的,有背面的,画面简单,多数人面岩画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眼睛,这可能与作画的民族习俗和信仰有关。贺兰山口及其他山口的岩画中,有一个耐人寻味而有趣的现象,即人面画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以化身图腾的巫观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为其他岩画所少见。贺兰口岩画中有的图形是人面或头长着犄角,或插着羽毛,好似表现狩猎的装柬;有些岩画表现女性,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有的岩画表现了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有大耳高鼻,满脸长毛的古怪人面形,有的嘴里衔着根骨头,好似人们在欢庆狩猎获得丰收时跳舞的情景。这些人面岩画表现了古代宁夏地区游牧民族的生活丰富多彩的各种形象。另外还有许多动物形象的岩画,人手、太阳等岩画。总之,古代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

在贺兰山口还发现西夏文题记和零星西夏文字。在山口北侧第二处岩画中部有10个西夏字的“佛”字,其旁有西夏题记为“德法盛苗牙善”,是佛经中的一句佛家语。插旗山口岩画数量虽然不多,但有类似人头、牛羊形象及类似棋盘图案的岩画,表现手法与贺兰山口有点差异。苏峪口、回回沟、大西佛沟、小西佛沟的岩画共有多幅,形象千奇百异的人和动物的图案、其中回回沟有一幅巨牛岩画,画长2.01米,宽1.01米,牛身上线条由双线组成,刚直有劲,线条清晰,并有装饰性重圈,牛的身上刻有5只岩羊,使画面独具一格,别有情趣,这头画牛几乎和真牛一般大小,看了令人叹为观止。表现当时游牧民族的高超艺术和创造力。青铜峡市水坝西南约60公里处,贺兰山的广武口子门沟砂石梁子山上,有一片延绵约1公里长的山崖石壁上刻着约30幅岩画。经过专家初步考察,认为这些岩画是用石器、兽角、粗糙的金属工具磨、刻、凿而成。可见工夫之大,创作的艰难程度。岩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多的是各类动物图案,狩猎图、人物图等。这些岩画的作者可能是狩猎者和游牧者,借以表达他们的生活习俗和感情。其中有一幅“骑马图”的岩画,骑士身后挎一把马刀,头上扎发髻,左手紧握缰绳。马蹄矫健昂首挺胸,前蹄腾跃,尾巴翘起,好似一匹高大的骏马在奔驰作战或追逐野兽之状。而另一幅岩画为“群兽搏斗图”,画面上有一只似虎似豹的怪兽,尾巴高高翘起,两只前爪猛力向一匹野马扑去,撕咬野马后腿,左边是两匹野马朝着怪兽方向奔跑,想去与怪兽博斗,营救自己的同伴,形象逼真。

贺兰山各个山口沟谷中的这些岩画,表现了贺兰山地区古代各个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他们应用各种原始工具,在粗硬的石壁上雕刻这些岩石画面。这些岩画从艺术上来看,总的来说,它们是古朴、稚拙和粗旷的。画面豪情奔放,形象逼真,既刻凿其所见,又直抒其所想,充满自然之美。基本上做到了庄严中见活跃,方正中见变化的艺术效果;线条的描绘,古朴壮美,粗犷奔放,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贺兰石

贺兰石产于海拔米左右的贺兰山悬崖上,形成于18亿年前中元古代早期(长城纪),是地层中染色沙质极岩在自然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块状岩体,构成贺兰石的矿物非常微细,只有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而相互聚结又特别紧密。就在这般细腻基底上,均匀散布着许多比较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它们恰似在贺兰石中嵌入了“硬质合金”,刚柔相宜,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它质地细密、古雅莹润、紫绿相间、交错辉映、刚柔相宜、叩之有声,石料结构均匀、呈天然深紫和豆绿两色,经能工巧匠雕刻制成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特点,加盖后砚内余墨数日不干不臭,雕刻艺人、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态的砚,历史上贺兰砚曾与端砚、歙砚齐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它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深受历代书法家、画家的喜爱。

贺兰石除用来雕琢成砚台,还可用来刻制印章、镇纸、笔架等文房珍品,被誉为宁夏五宝之一,远销国内外,是个人收藏、馈赠友人的艺术佳品。

游人观赏了这些岩画、贺兰石,会把您带口到几千年前西北游牧民族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去,看到我国古代各个时期游牧民族高超的艺术和创造精神。

城市故事:临夏的茶事和风味小吃汉中留坝:三千年,不变的是江河岁月

四川自贡:别具特色的盐都

藏区古时候的图腾崇拜及藏族服饰趣谈

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吐鲁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60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