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河成为造福宁夏人民的幸福河宁夏大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宁夏久享黄河之利,境内公里河水,水田林网、阡陌纵横,饶谷多畜、瓜果丰盈,成就了“塞上江南”的富庶与荣光,赋予了神奇宁夏的多彩与妖娆。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兴,这是母亲河对宁夏的偏爱。换个角度看,黄河安则宁夏安、黄河美则宁夏美、黄河兴则宁夏兴,保护好母亲河,既是一道确保安康的生命题,也是一道亟需破解的发展题。
在黄河惠农段,宽阔的黄河映入眼帘,奔流不息的河水,舒缓平静,宛若镶嵌在大地上的玉带。(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黄河保护。年7月来宁视察时,强调“要加强黄河保护”;年9月自治区60周年大庆时,在贺匾上欣然题词、殷切期望“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年9月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沿黄省区提出明确要求。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黄河保护和黄河治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接连召开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作出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的部署,以实际行动精心呵护母亲河,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宁夏乐章。
建设美丽新宁夏,是宁夏人崭新的时代梦想。
建设美丽新宁夏,必须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黄河保护为抓手,推动资源整合、措施综合、部门联合、产业融合,倒逼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新宁夏,必须立足全国看发展、站在流域谋发展、着眼长远抓发展、心系民需快发展,动起来、跑起来、活起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
梦随黄河逐浪高,塞上江南起宏图。这注定是一篇以黄河为笔、山川为纸的“大文章”,是一个惠及民生、福荫子孙的“大工程”。
4月4日至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利用清明节小长假,先后到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沿黄河岸线实地调研堤防建设、流域治理、生态保护,查问题短板、看项目工程、商办法举措,一路思考、一路谋划、一路叮咛,“塞上江南因黄河而闻名,‘神奇宁夏’因黄河而美丽,宁夏人在保护黄河上有特殊使命、特殊责任、特殊职责,要以感恩之心尽好保护之责”。
金沙湾河道宽阔,水流舒缓。
黄河安、宁夏安,“堤路结合”让黄河安澜无虞
苍龙盘旋、穿山裂谷,黄河自黑山峡奔腾而出,涌入宁夏地堑,卸下一身桀骜,在宽广的河道上闲庭信步。
但,温柔静好的样貌并不代表她就此敛了性格、没了脾气。
年7月,特大暴雨引发山洪,贺兰山局地暴发五十到二百年一遇洪水,黄河宁夏段上游先后2次形成编号洪峰,所到之处田地被冲、作物被毁、房屋被淹,人员紧急转移。在这场灾害中,民警王永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是一段苦涩的记忆,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黄河素来多淤、多决、多徙,不按常理出牌,不走寻常道路,加之沙质河床抗冲能力差,塌岸毁田现象频发。
盛世治水,水治则天下宁;长河安澜,河安则百姓安。
“堤防安全是第一位的,是确保黄河安澜的根本保障。”4月6日,陈润儿到吴忠市利通区梅家湾现场查看控导工程。
走上梅家湾堤防,河水汤汤,湍急向前,堤防上码放着应急用的人字垛、砌护石。工作人员介绍,梅家湾曾经是个极易决口的“老病号”,稍不留意就会冲田毁地,工程改造加固后,年、年汛期经受住了大于立方米/秒洪水考验达60天,保障了一域安宁。
陈润儿还是有点不放心,叮嘱水利部门和地方负责人,要通过实施一批水利工程加固、提升黄河岸线堤防,“城市防洪要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标准,其他地区要提高到五十年一遇的标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来,宁夏紧盯黄河流域突出问题,坚决清理“四乱”,启动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实施一批小型工程,连通河湖库坝、贯通沟渠管网、畅通灌排渠系,舒筋活血保黄河长久安澜。
新时期,黄河治理,某一个项目单枪匹马、某一个县市埋头单干显然已不合时宜。
正在谋划实施的银川都市圈北部河东生态灌区项目,将石嘴山至银川沿线的8个小散扬水泵站集约改建成1个输水工程。
一线水脉便是一条潜在的产业带。石嘴山依托该项目一体谋划了拦洪堤防、国土整治、特色种养、道路交通项目。
“我们引进伊利乳业,建立了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堤防修通后,农业上可与兴庆区的宝丰牧场互通有无、互动共进,工业上连通宁东基地煤化工项目,与我们的精细化工原料互补、产业联动。”提及陈润儿调研时给出的“堤路结合”方案,石嘴山市委书记王文宇兴奋不已,称“堤路结合”不仅能加固堤防、提升标准,还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快速通道,将来堤防便是一条生态带、产业带、景观带。
黄河治理得好,则全域受益,造福子孙后代;治理得不好,引发洪水等灾害,牵一发而动全身,上中下游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目前,宁夏黄河治理还存在冲沙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宁夏将立足全流域治理,开展重点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加大重要水生态系统修复,彻底消除‘四乱’安全隐患,恢复黄河流态自然;同时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实施一批综合性重点工程,切实缓解河床抬高和对下游悬河的影响,为黄河安澜作出宁夏贡献。”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耀华说。
近年来,银川市兴庆区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退田还湖、水道清淤、植被恢复,有效控制和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清欠账、补短板,让黄河水质提升
守护好黄河,就守护好了宁夏发展的根基、发展的未来、百姓的幸福。
曾几何时,宁夏人河争地皮、产河争空间,部分河段被迫改道,河床裸露脆弱,入黄水体黑臭,黄河代谢系统逐渐紊乱,导致毛渠不畅、干流受污、黄河失色、局地断流……宁夏还因入黄水质不达标登上了中央环保督察的“黑名单”。
历史欠账不仅躲不过,还成了制约发展的短板,如果再不悬崖勒马,必定步入死循环、走上不归路,贻害子孙后代、贻误发展时机。
宁夏直面问题差距,在思想深处“闹革命”,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沿黄各市县关停沿河砂场、搬迁污染企业、退出养殖产业,入黄排水沟全部纳入排污监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全部提标改造,全区名河长、名湖长走马上任、守护河湖安康,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母亲河气色逐日向好。
在调研水利厅,与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等厅局负责同志座谈时,陈润儿多次强调一个观点:黄河治理既要算长远账、经济账、生态账,更要算全局账、发展账、幸福账,不能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绩,要以保黄河Ⅱ类水质倒逼上游排水水质提升。
青山就是美丽,绿水就是幸福。
兴庆区通贵乡河滩村村级河长田斌至今最有趣的记忆,便是年少时结束一天的劳累后到家门口的永二干沟钓鱼、耍水、嬉闹。那个时候的永二干沟,阳光下能看见鱼在游、草在动。不知何时起,永二干沟脏了、臭了,村民夏天不敢开窗户。
年起,银川市对永二干沟实施了一系列“大手术”,清淤截污、建设湿地、沟道砌护、封堵沿线排污口,记忆中的永二干沟逐渐重现往日“容颜”。
“沿沟建起了湿地公园、微地景观,水清了、鸟多了,居然还成了旅游景点。”如今的田斌,已然不能像儿时那样再去耍水找乐子,但就这样一眼不眨地看着,也是满心欢喜。
茹河清了,葫芦河清了,苦水河清了……随着一系列整治工程的实施和专项行动的开展,黄河的枝叶经脉一个个徜徉回春。
“就全区而言,生态治理还存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污染物排放量超出水环境容量、污水处理厂亟需提质增效、河道沟渠周边农业面源污染突出等一系列问题。”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柏森说,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还要下更大气力治理重点入黄排水沟和污染较重的黄河支流。
黄河治理既要有宏观的思维和视野,更要有“绣花”的功夫和耐力。
“现在治理河道,一定要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每个段面、每个层级都要有控制标准,上游和下游都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4月5日,陈润儿在石嘴山市调研三排五排入黄段人工湿地建设项目时,以三排治理为切入点,从减排、截污、治理三个层面提出具体要求,从分段、系统、源头三个治理维度,水质、水源、水量三个补水角度,系统阐述了治理的“绣花”方法。
石嘴山第三(五)排水沟综合治理项目区,采取工程措施,加大典农河石嘴山段流域综合治理力度。
黄河美、宁夏美,让黄河岸绿景美
保护黄河、让黄河美起来,首先要尊重规律、顺应自然。
宁夏严格落实空间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产业、城市与黄河和谐共生、相融共济。
水系相衔、湖泊相连,是宁夏沿黄城市的一大特点。
如何把特点做成亮点,进而打造成品牌?
抓住大机遇,谋划好项目,把蓄水工程和节水工程统一起来、骨干工程和配套工程统一起来、大型工程和小型工程统一起来、生态工程和生产生活工程统一起来,精修流水的渠、畅通末梢循环,做大盛水的盆、增加湿地面积,构建良性循环水生态,打造入眼皆景水景观。
湿地不仅是城市的“后花园”,也是涵养生态的功能区。
陈润儿十分关心城市湿地建设。4月4日至6日,他先后到鸣翠湖、星海湖、凤凰岛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湿地生态涵养、功能发挥、退耕还湿等情况,指出城市湿地既是生态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幸福工程,从规划、建设到管理都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既发挥湿地保护作用,也发挥城市景观作用,让湖连起来、水流起来、生态活起来。
位于青铜峡的凤凰岛沿河滩地,曾经临河而建的别墅、餐厅、娱乐设施等已被拆除,岸际辽阔、河面舒展,新生的水草在春风里摇曳。
看到大面积退还的滩地,陈润儿叮嘱当地领导,自然生态景观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来,一定要加大黄河两岸生态建设力度,做好规划设计,实施一批重大堤防工程、湿地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建设一批产业带、生态带、景观带、文化带,让沿岸的绿色更多、风景更美、产业更强。
黄河吴忠过境段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床宽阔、水流平缓。
黄河兴、宁夏兴,让黄河水尽其用
长期以来,宁夏发展中,一直纠结着一道难解的“水问题”:一方面水资源匮乏,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一方面得天时地利,粗放式用水普遍,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九成以上,大水漫灌、用水低效。
宁夏的发展,有了水、一切都好办,没有水、一切都无从谈起;有了水、就有了源头,没有水、就走到了尽头。
陈润儿曾在多次会议和调研中算过这样三笔“水账”:
1立方米水用在农业上产生的效益是4.7元、用在工业上是39元,相差8.3倍,宁夏许多产业高耗能高耗水,降耗增效空间非常大;
1亩地种水稻,用水立方米到立方米,种植葡萄、枸杞只需要立方米到立方米。1亩水稻的用水量可以种6亩葡萄或枸杞,但6亩水稻的效益远比不上1亩葡萄或枸杞,效益换算相差三四十倍;
在污水处理上,工程处理1立方米2元钱,生物处理1立方米0.2元钱,而且处理后的中水还可以作为湿地补水。
积水为河,不让涓涓细流。
充分利用水资源,宁夏双管齐下:一方面开辟水源,建设水利工程、增加湿地面积、保护渠系生态不断流,实施一批小型工程,使中水、洪水、雨水资源化,留住每一滴“走过路过”的水;一方面改变“摊大饼”的粗放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实施滴灌喷灌微灌,让每一滴黄河水物尽其用。
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万亩苹果基地里,企业在果树根部埋入灌溉主管、在地面铺架灌溉毛管,果树根据长势“点餐”,拧开阀门即可“畅饮”。“以前,一亩地全年灌3次水,每次用水量立方米左右,人工费每亩至少元;现在,每亩果树一年滴灌10次到15次,只需立方米水,用工量也大大减少。”企业负责人介绍。
这样的节水措施,正在利通区的蔬菜基地,贺兰县、永宁县的瓜菜基地,红寺堡的枸杞种植基地,以点到面逐渐推开。
在发展中反思,在发展中纠偏,在发展中成长,人与自然逐步走向和谐共生,而黄河的综合性治理、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才刚刚起笔。(宁夏日报记者 马晓芳 姜璐/文左鸣远/图)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