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走上农作物优质高产水资源高效利用双
近日,贺兰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两个方案明确贺兰县将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能减排、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环境,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池塘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等,坚定不移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这标志着该县全力破解渔水、稻水矛盾,走上了农作物优质高产、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双赢之路。 打造全区高效节水示范县如何让“稻渔空间”成为高效节水、名副其实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地,一直是广银米业董事长赵建文思考的问题。8月25日,记者走进常信乡稻渔空间生态园区,4个鱼塘与旁边的亩稻田,形成了一套生态循环系统。总结多年的立体种养经验,赵建文发现,鱼蟹的粪便是最好的有机肥。在专家的帮助下,赵建文经过精密测算,在4个鱼塘各养1万条鱼,每条鱼喂3.6斤饲料,3个多月能够长到3斤重,同时排出1斤粪便,4万条鱼排出的4万斤粪便刚好满足亩地的施肥量。鱼塘边便是亩西高东低、四周环渠的稻田,一台水泵在鱼塘外的渠口不间断工作,抽出的鱼和水在田里经过高密度养殖,连施肥带净化后,从低处循环回鱼塘。如此一来省下了20万元有机肥料的费用,增加了10万元养鱼的收入,还节约了25%的用水量。“稻渔空间”采用循环种养、以渔治碱、统防统治等新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稻鱼、蟹、鸭的立体种养,再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水稻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高密度鱼池、高标准稻田、深水环沟等基础设施,实验示范智能化低碳高效养殖、稻渔水循环生态立体种养等新技术、新模式,水在“鱼池—环沟—稻田”中闭合循环,实现养鱼产生的富营养水种稻,稻田净化后的水养鱼、蟹等,构建了“1+X”稻渔种养模式。说起贺兰县“以水定产、高效节水”,不得不提贺兰县蓬勃发展的渔业养殖。在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科海渔业基地是一家集优质苗种繁育、名特优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高产高效健康养殖、现代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稻渔综合种养实验示范、农业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科技示范园区。记者在科海渔业鱼菜共生园区看到,池塘里养殖着各种鱼类,池塘旁无土栽培的绿叶薄荷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池塘里的水通过管道给薄荷提供营养水,形成了一整套小生态系统。“其实大棚就是一个生态圈,先将温室大棚改造,设计了蔬菜立体种植区和渔业养殖区。养鱼的水过滤后,变成了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供给蔬菜;种菜的水经过养分吸收后,又变成适合养鱼的水,鱼帮菜、菜帮鱼,实现和谐互助。”园区负责人石常晋介绍,在室内修建鱼塘建立循环系统,把鱼塘养鱼的尾水作为肥料通过管线流到旁边的小鱼塘,小鱼塘上无土栽培薄荷,小鱼塘的水出来后再输送到无土栽培的蔬菜里,然后经过滤系统最后回到大鱼塘,温室里面的尾水不排放,植物的二次根系可以吸附营养元素,也可以降解一部分亚硝酸盐,回到大塘的水又符合养鱼条件。“陆基生态渔场构建技术是通过高效的水循环设计,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高效利用。利用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养殖水体灌溉稻田,经过水稻种植系统充分吸收利用,净化后的净水可作为水产养殖的优质水源,既解决了水产养殖残饵排泄物引起的水质恶化问题,又降低了水稻施肥量和用药量,有效减少了园区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土壤盐碱化,最终实现以渔肥田、以田净水、以渔治碱,将稻渔产业深度融合,发挥优势、互补劣势。”石常晋表示,该技术目前已在银川10多个渔业养殖基地推广应用。“我们采用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先将黄河水引入沉降池,经过沉淀后流入蓄水池,水质监测符合标准后注入虾池,换水时再通过水道排至沉降池……”8月26日,在常信乡新华村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负责人林金朝告诉记者,此技术可达到废水零排放,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新模式。“南美白对虾的虾苗培育是在26‰-28‰的海水中,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需将海水培育的虾苗经过人工驯化,最终完全适应淡水养殖,培育出淡化虾苗。”林金朝介绍,黄河水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天然温床,今年二期项目建成后,基地可为当地村民提供虾苗和饲料,并由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同时跟村民签订固定回收价格,村民只负责养殖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据了解,南美白对虾循环养殖项目是常信乡引进的标志性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样板,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带动全乡水产养殖户调整产业结构,共同参与白对虾养殖、运输、销售等产业,进一步延长常信乡水产养殖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贺兰县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智能管控等措施,确保科学配水、高效节水。加快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配套建设安装灌溉泵站、管道、智能化计量控制设备,推动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精准化转变。”贺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推广喷灌、滴灌等典型节水模式,因地制宜实行禁采限采、黄河水置换地下水开采等措施,到年,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到80%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水利信息化管理达到95%以上。同时,贺兰县大力发展喷灌、滴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从单一的灌溉技术模式转变为农业综合集成技术模式,功能从单一的灌溉供水转变为水、肥、药的综合供给。到年,全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势特色农作物灌溉技术集成体系,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达到57万亩,高效节水农田达到25万亩,年均节水万立方米。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为了切实担负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责任,贺兰县制定了贯彻落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营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发展环境,践行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聚焦自治区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银川市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筑牢环境质量底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产业高端化、融合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努力实现GEP和GDP协同增长,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争示范、做表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切实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形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原则,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探索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挂钩,打造生态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站位黄河流域,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正负面清单”,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经济活动限定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实施农业产业提质、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提速、服务业提档工程,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履行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践行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蕴城、以业兴城,让城市露水透绿有内涵,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布局和建设管理,推动城市发展内涵化、城市管理智慧化,城市建设趋于集约化、循环化。“我每天要把这个排水区里的树叶捞干净,每天能拉好几车,并负责打扫湿地周围的环境卫生。”8月25日,在贺兰县金河大道南侧、通山路北侧的银新干沟人工湿地,宁夏联合水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岳红伟正在排水渠打捞枯枝树叶,以免堵住排水口。“贺兰县城及德胜工业园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通过联合水务污水处理后,进入银新干沟人工湿地,湿地通过浅流加表流进一步处理后,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后进入银新干沟,汇入银川市滨河水体净化湿地。”贺兰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银川滨河水体净化湿地南起永宁县中干沟、北至贺兰县北大沟,形成长52.6公里水系。该工程截流中干沟等11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水体汇入水系,补充新建永清沟、二排沟、北大沟等人工表流湿地5处,形成南北贯通、面积约1.1万亩的滨河湿地水系,湿地水系通过水体流动、淀净和水生植物等生态净化功能,改良沟道水质,最终由北大沟统一流入黄河。“黄河水资源有限,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推动全县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细处着眼、精准施策,让黄河水物尽其用。稻田环形沟建设不仅是建设高效节水农田,转变农业用水方式的成功尝试,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提出的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一次有益探索。”贺兰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年,贺兰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绿色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到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典农河、银新干沟、四二干沟、第二排水沟、第三排水沟水质稳定在Ⅳ类,重点湖泊和入黄排水沟水质全面达标。大气环境质量目标衔接区、市设定总体目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高于90%,森林覆盖率达到12.74%,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39%,湿地面积稳定保持在21万亩以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经过3至5年的努力,贺兰县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馈共赢,推动“绿”“利”和谐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记者张晓慧文/图)科海渔业养殖基地。农民喜获丰收。空中俯瞰稻渔空间。银新干沟湿地一隅。石常晋介绍基地“鱼菜共生”系统。银川滨河水体净化湿地。常信乡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
上一篇文章: 我们的节日丨贺兰县各地纷纷开展欢度中秋 下一篇文章: 菜吧贺兰山下的设施农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