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敬老爱老美德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宁夏日报」
编前语
随着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家庭结构发生着重要变革,从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分化成一个个小家庭,父母和子女不再聚在同一屋檐下。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常回家看看”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陪陪父母了?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尽可能多抽出点时间,常回家看看。
探因是什么绊住了回家的脚步
前段时间,很多人被网络上盛传的“A4纸人生表格”戳中泪点。
“如果按平均75岁的寿命来算,人生其实只有个月,你可以用一张A4纸画一个30×30的表格,每过一个月可以在小格子里打钩,你的全部人生就会在这张白纸上。”表格中,与父母共处的时间格外刺目:假设父母目前50岁,如果你们天天见面,你还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是10行格子;假如你们一个月见两次面,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不到一行格子;如果你们一年只见一次面,陪他们的时间只有一个格子……
“被量化的时间如此短暂,与父母‘难得一见’常让人鼻头发酸。”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工作的余女士最近常被乡愁困扰:“我家在中宁,父母之前身体健康,不用怎么挂心。上个月,父亲生病做手术,我只请了3天假匆匆回家看了看。现在父亲出院,照顾父亲的重任全部落在年近七旬的母亲肩上。我干着急回不去,能做的只是每天打电话问候一下。”
是什么绊住了回家的脚步?有地理原因,回家太周折;有收入原因,回家成本太高;还有工作原因,探亲时间过短……
家住银川市兴庆区紫园小区的朱大爷老伴儿早逝,82岁的他独居15年:“3个儿女也算孝顺,花钱这方面从来不计较。过去家里缺啥,还没等我吱声,东西就买来了。现在网上买东西方便,隔三差五楼下就有我的快递,都是孩子们买的。但我现在很难见到儿女,虽然都在银川,一年都聚不了几次。”
工作忙、压力大、孩子小、不好请假,再加上还有数不清的琐事要打理,陪父母的时间被一点点蚕食。
母亲去世已1个多月,银川市民李女士却一直深陷锥心之痛无法自拔,不得不到心理门诊求助。十几年前,瘫痪多年的父亲去世,母亲担心跟子女生活会产生矛盾,拒绝了3个孩子的好意,一直独自生活。今年8月20日,李女士将女儿送去学校,想起已经很久没去母亲家看看了。到了母亲家,房门怎么也敲不开,打电话也没人接,慌张的她跑回家拿上钥匙打开母亲家的房门,发现母亲倒在地上,已经没了呼吸。
“虽然医生说母亲是由于心脏病突发去世的,但我还是觉得,是我们的疏忽大意,间接导致了她的离世。”李女士说,两个哥哥在外地定居,自己则因为工作忙,一两个星期才能回趟母亲家,有时候赶上家里有事,一个多月才能匆匆过去“打一头”。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陪父母了?《读者来信》编辑部发布了话题征集,留言中,有人称最近一次见到爸妈还是过春节时候,有的人则有两三年没空回家了。
说法“常回家看看”被写进法律
年,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之中。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也对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做出要求: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对委托他人照料、护理或者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赡养人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定期探望;未定期探望的,受委托的照料人或者养老机构应当督促其进行探望。
“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一方面体现了全社会在法律层面对老年人的关爱,但同时也反映出这一曾经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已经成为一种让人忧虑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子女生活、工作的地点与父母所在地的距离逐渐增大,加之现代人工作压力剧增,很多时候,“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奢望。
去年年初,80岁高龄的李先生因子女未尽赡养义务,将他们起诉至贺兰县人民法院。李先生有6个子女,老伴去世后,李先生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逐渐无法自理。虽然有退休工资,也有自己的住房,但随着年龄增大,独自居住越发显得艰难。李先生也曾尝试请保姆来照顾,却总不如意,几个子女对于如何赡养老人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以至于很长时间老人无人照料。法院组织双方调解,确定了每个子女的义务,包括要求他们“常回家看看”,促成了6名子女就老人赡养问题达成协议。
“老人要求子女定期探望的诉求,是希望子女能够承欢膝下而享天伦之乐,符合法律规定,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应当得到支持。”李先生的代理律师宁夏天器律师事务所律师谭静说:“子女不能因为父母有退休收入或者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将父母置之不顾,这不仅违反法律规定,也不符合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其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老年痴呆患者中,‘空巢老人’占比很大。”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方建群说,“空巢老人”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大脑功能减退的速度相对更快:“所以,常回家看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