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丨富了百姓聚了人心领
“新书记来了以后,给我们铺了路、修了渠、装了路灯……村里有了新变化”。贺兰县立岗镇兰丰村村民高兴地说。“既然选择了回到家乡,我就有信心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让‘她’成为宜居、美丽,始终走在乡村振兴前列的那个‘她’。”
从返乡青年到村党组织带头人,32岁的兰丰村党支部书记郭嘉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以真诚的态度和出色的成绩赢得了村民的普遍赞誉。
兰丰村位于贺兰县立岗镇西面,下辖10个村民小组,常住户户人。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2万元,农民人均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全村耕地面积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蔬菜等,村民收入单一,可以说是个班子力量薄弱、产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薄弱的“三弱”村集体。年10月,郭嘉俊返乡加入村党组织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兰丰村“两委”班子齐心合力建强班子、谋新路子、展新面貌,曾经的软弱涣散村晋位升星,村级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活力。
班子强不强,全靠领头羊。郭嘉俊同志到任后,结合自身在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工作的经验,着手完善了一系列“两委”班子管理制度,实行一天“两签到”、24小时值班,进一步规范“一约四会”“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凡是重大事件都让村民了解、知晓,在落实村民监督的同时,也切实改变原有村班子懒散的精神面貌。在建强党支部班子同时,他十分重视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储备,积极识别、培育、发展优秀的年轻人进入党组织,先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人、发展党员1人,调整后备干部3人、新增1人,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1人,吸收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人充实后备干部队伍,结合“导师帮带”工作,通过“手把手”帮、“面对面”讲,定期开展帮扶,为村集体后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郭嘉俊坚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功能性党小组以及党员设岗定责作用,通过入户宣讲、走村串巷、志愿服务等,全力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坚持方法创新,全面推行“订单式服务”,由村民点单、志愿者接单、支部验单的“点单监督”模式,根据订单类别分类组织开展环境整治、助老帮残、文明宣传等服务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民生好不好,实干得民心。对于农民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郭嘉俊凭着踏实的足印、执着的精神、奉献的情怀,竭尽全力为村民解决心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带领村“两委”干部自查发现,有86户农户拖欠集体承包费尚未化解,他耐心带领村“两委”干部入户讲政策、说道理,目前已化解76户,剩余10户仍在积极协调中,收回拖欠集体承包费14万元。同时,为做好困难群体帮扶慰问,集中摸排全村低保、残疾、边缘、特困等困难群体余户,积极对接县级部门、企业,争取资金和慰问品,创造兰丰村历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群体最广、投入最大的慰问活动。深入开展“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组织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了解村民所需,结合实际申报项目,顺利完成1、3社主干道路两侧面包砖铺设及健身器材安装。正如村民所说,“我们的郭书记,不是在积极解决群众诉求,就是在围绕村级发展跑项目,一桩桩、一件件事都是在为我们着想。”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要坚持党建引领,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快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郭嘉俊说道。针对兰丰村产业底子不强、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郭嘉俊积极摸排辖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争取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集中整治全村亩耕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结合兰丰村南大湖亩鱼池资源,积极对接晶诚水产龙头企业,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计划分两期建设渔业养殖观光基地,规模化养殖美白对虾、鲟鱼等10个名优品种,预计辖区年经济产值达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年,吸收闲散劳动力余人在家门口就近务工,有效实现富民强村。
现在的兰丰村,路平灯亮、绿荫成行;班子团结务实、一心为民;群众和谐奋进、欢声笑语。如今春回大地、百花盛开,兰丰村的农田里嫩芽茁壮、绿意盎然。这片土地上种出的是老百姓致富的希望,更种出的是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有理由相信,在党旗照耀下,兰丰村村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