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取卵捕蝎子大军横扫贺兰山,几千
贺兰山的蝎子危机
居住在贺兰山附近的居民近年来发现山上的蝎子体积越来越小,数量也越来越少,局部区域甚至已“全军覆没”,多年未曾见一只。那么贺兰山的蝎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本文一窥究竟。
疯狂的抓蝎大军是导致贺兰山蝎子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起初贺兰山的蝎子并不怎么受人待见,附近的少数村民偶尔上山捕捉几只泡酒喝。转折发生在年,这一年贺兰山周围突然掀起了一股抓蝎子的“热潮”:捕获的蝎子按照品相定价,一斤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而当时贺兰山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几百元。
抓蝎挣钱无疑是发笔“横财”的好机会,短短几年时间里吸引了大量人参与其中。一部分头脑灵活的村民将蝎子收获、出货上下游搞清后干脆做起了蝎子商贩或经纪人。所以在贺兰山上抓获的蝎子最迟第二天,甚至当晚就运往外地。整个抓蝎、贩卖蝎子的链条也逐渐建立完善起来了,这为贺兰山蝎子大幅减少埋下了伏笔。
这里介绍一下贺兰山蝎子。蝎子是一种节肢动物,由头胸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成年后的蝎子外形像极了茄子。绝大多数的蝎子都含有毒素,有的是剧毒能把人一击致命,有的毒素轻微,但不妨碍它成为一款优质中药。在我国中医理论里蝎子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而且对口眼歪斜、风湿、肩周炎等疾病疗效显著。
除了做药材外,吃野生蝎子近年来被备受部分消费者推崇。有专家解释,虽然蝎子里的毒素经高温油炸后失去了活性,但这对烹饪火候要求极高,每年都有人因吃蝎子而中毒的情况。现在吃蝎子的主力一个是以广州为首的南方城市;一个是贺兰山当地,农家乐、餐馆常把蝎子烹饪成各种美味当作特产招揽客户。
药用、食用创造了蝎子的海量需求。资料显示,全球市场每年至少需要几万吨蝎子,而相当一部分被我国消耗掉,我国养殖蝎子产量仅仅为吨上下,根本无力承担巨大市场缺口,自然有人将矛头对准了野生蝎子,重点是在消费者认知里野生蝎子要比养殖蝎子在质量上更胜一筹,尽管实际养殖和野生蝎子几乎无差别。
各种因素加持下,贺兰山野生蝎子价格水涨船高,年新捕获的蝎子一斤能卖到、百元,现在已飙升到0多元一斤。高昂的利润、不错的收入使得大量捕蝎人投入其中,甚至部分人由过去的兼职、玩票转变成了全职。
以川市月牙湖乡为例,每天的捉蝎人至少有多人,有些捉蝎人刚加入进来每天只能捉几两、甚至几只;经验丰富的人则能捉4、5两,碰巧还能上斤,但与巅峰时每天几斤的捕蝎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贺兰山蝎子减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一位从捉蝎人转变为蝎子商贩的村民,渐渐成为了西北最大的蝎子商贩之一。仅他一人每年从甘肃、内蒙古、宁夏收购的蝎子达几千吨,贩卖到南方市场、餐厅,其中绝大部分做成了油炸蝎子。
持续15年的疯狂捉蝎行为,已经影响了蝎子的正常繁衍,2、3代的大蝎子是数量越来越少,竟是一些尚未成年的小蝎子。由于捉蝎人竞争激烈,导致取大放小的讲究荡然无存,基本上是见到蝎子便捉。一位从事多年的捉蝎人曾向记者透露,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不出几年贺兰山就无蝎可捉!
捉蝎的治理难度
事实上,蝎子的作用还不止于药用及食用,它的生态作用也不能小觑。常见的蝎子种类有山蝎、斑蝎、沁蝎,无一例外以肉食为主。比如一只沁全蝎每年能吃掉1万多只蝗虫,能省去一大笔灭虫资金。
而且蝎本身就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像老鼠、壁虎、蚂蚁等动物都能靠蝎子果腹,一旦蝎子大幅减少其他动物的觅食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近年来贺兰山当地有关部门对偷捉蝎的行为打击力度持续加大。
年7月宁夏森林公安局联合多个部门展开了一次针对捉蝎行为的专项治理:查处了2个野生蝎子收购点,抓获收购蝎子商贩3名,劝阻了多名捉蝎人员,现场没收了野生蝎子约15公斤、2万多只。
捕捉蝎子
问题是治理抓蝎行为也存在一定“纠结”。捉蝎人不需要什么先进工具,只需要一盏紫外线灯、一个塑料桶、一把镊子,外加一辆摩托车或自行车,这样的简单装备使得捉蝎行为变得机动性强、灵活性高,许多情况下捉蝎人见情况不妙撒腿就跑,这无疑加大了劝阻、治理难度。
另外蝎子目前只是普通的野生动物,并不是具有同特殊身份的保护动物,也造成对捉蝎人多以制止为主,而且捉蝎人很多属于低收入群体,靠捉蝎补贴家用,虽然蝎子中间商个个赚得钵满盆满。
治理、恢复贺兰山蝎子资源,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地可尝试加大人工养殖蝎子的扶持力度,如果能通过养殖挣到钱,偷抓蝎的人自然会减少。进一步讲与其面对数以千计的抓蝎人,还不如切断蝎子的流通渠道,鼓励中间商参与到养殖蝎子产业中,毕竟这批人资金雄厚、对蝎子产业认识程度高,养殖的成功率更大些。
原创:老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