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贺兰县乡村振兴里的艺术范儿
7月6日,走进贺兰县文联文创基地,艺术创作与乡村文化在这里相融,一个个接地气、有人气的艺术作品展现着新时代的乡村新气象。
在中国画创作基地,乡村美景跃纸上,行人画中游,贺兰书画院院长夏玉琴用一幅“稻渔空间”的主题画,展现着贺兰县乡村振兴的好景象。
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泥塑项目传承人王永红的工作室内,一个个用黄河沉积泥创作的泥塑作品生动形象。
“用简单的黄河泥土,将黄河两岸质朴的人文风貌、农村的民风民俗,以及儿时的农村生活场景表现出来,不仅生动,还符合地域特色。”王永红讲述着自己泥塑的形象取材于旧时古村落的日常生活情景。
近年来,贺兰县致力于让艺术创作与乡村文化结合,让艺术家们依托文艺创作基地,从不同的艺术视角,用笔墨丹青描绘和展现美丽乡村的自然、人文与产业特色。目前,文创基地有12个文艺家协会和一个书画院,在册会员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0人、自治区和市级会员人。依托名人工作室和12个文艺家协会,开展了贺兰山岩画、黄河泥塑、剪纸、刺绣、篆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活动,展现贺兰县的发展变化,让人们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
乡村是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摇篮。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多样化的技艺,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
在贺兰县立岗镇星光村,昔日古朴的村落,通过改造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贺兰县文联文艺创作基地落户星光村,非遗元素点缀着古朴的村落,扮靓村容村貌,也改变了村子的内涵气质。
据悉,在星光村民宿院落改造过程中,每个院落保留一间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工作室,为非遗传承项目引进预留空间。并且计划入驻自治区级、银川市级非遗传承人10位,年计划入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位、自治区级和银川市级8位,为创建自治区非遗传承基地打好基础。
贺兰县让艺术创作走进基层、走进人民生活,融入乡村文化之中。不仅为艺术家们带来了学习平台与创作灵感,而且还使文学艺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众,为乡村振兴赋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