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计划公布涉及出行房价老旧

「本文来源:宁夏新闻网」

8月13日

银川市政府网发布

银川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年)

方案中提出

到年,推动各县(市)区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工作,把科学制订“十四五”规划与“一高三化”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城市问题,注重提升人居环境,推动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城市更新项目。

到年,坚持建设与更新双向发力,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各项功能设施。着力完善城市路网、公共停车等交通设施,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特色街区改造、海绵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等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优化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品质与城市形象迈上新台阶。

到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城市问题得到逐步解决,生态环境修复明显改善,“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城市治理更加和谐有序,人文底蕴充分彰显,城市魅力得到充分展现。

重点任务公布

科学规划引领行动

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找准城市定位,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将城市风貌塑造与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邀请规划设计专家、本土人文学者组成银川城市更新智库,结合银川的人文、自然禀赋与城市特点,提炼出银川特色,围绕道路、水系、绿化开展城市更新设计。

城市动脉畅通行动

1.畅通市域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两纵一横”高速铁路建设。按照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总体布局,强化城市群、都市圈间快速联通的现实要求,规划新增客流支撑、标准事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合理补充区域连接线和城际铁路,快速融入全国高铁网,重点推进包银高铁、银川至巴彦浩特铁路和中兰高铁建设,加快银川至太原高铁和中卫至平凉至庆阳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打造以银川为中心,都市圈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1-2小时畅达中卫、固原,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6-8小时到达全国重要城市的高铁交通圈。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进一步优化完善外畅内联的骨架路网结构,提升银川市高速公路对外辐射能力。重点配合自治区交通厅推进乌银高速平吉堡至临河段、吴灵青北环高速等项目建设,落实自治区补助资金2.74亿元。积极开展福银高速银川至青铜峡改线和银昆高速北延伸至荣乌高速联络线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

2.完善提升城区路网体系。围绕“提升主路网、打造新形象”和“打通断头路、畅通内循环”两大主题,完善城市路网布局,优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级配,提高路网密度,优化道路功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积极打造“畅通城市”。谋划“一环三横三纵”快速通道建设,适时启动贺兰山路、宝湖路、文昌街、亲水街、丽景街5条快速通道工程建设,推进沈阳路快速通道连接京藏高速,构建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围绕拉伸城市发展框架、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实施文昌街、凤凰街北延伸,阅海路、哈尔滨路东延伸工程、规划燕庆街等38条城市主次干道,进一步完善“九横十九纵”城市路网体系;围绕完善各小区、商圈周边配套市政道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打通新华路、六盘山路等34条断头路,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

3.聚焦群众便捷出行,深度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持续开展疏堵提畅专项治理,实施玉皇阁街、湖滨街等20项人非共板、机非共板道路改造工程,新(改)建44.85公里慢行绿道工程,完成9处立体过街设施建设,构建更加便捷、安全的立体城市交通体系,打造绿色出行环境。建立交通堵点、秩序乱点滚动排查治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优化信号灯配时。对市区节点路口进行改造,优化路网结构,提高支路密度,消除瓶颈路段、路口,提高通行效率。

4.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合理设计公交站点,提高城市道路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加强公交首末站停车场建设。推广定制客运、社区公交等多元化运输服务形式,满足不同群里的出行需求。实施银川市一体化绿色交通建设项目部署,三年内分批次购置新能源公交车辆及新能源保障用车16辆,配套建设充电桩个,保持绿色公交车辆比例%。

基础设施攻坚行动

1.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在城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城市公共停车场,围绕每年新增个公共停车位的目标,规划建设和寻找城市空隙地相结合,积极拓展城市停车空间。鼓励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停车场,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对外开放,推广分布、措施停车和差异化收费等,重点解决老城区、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新建住宅停车场须按标准%预留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装条件。

2.加快管网更新改造。加快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对新华路、正源街、丽景街、清和街、福州街等老城区排水管网系统更新升级,计划新改建43.76公里雨、污水管网,充分考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新确定管网新建规模,增大管道蓄水、排水能力,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3.加大供热供气保障力度。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供热比例,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谋划第三热源工程建设,计划带供热面积㎡,其中:银川市三区万㎡,贺兰县㎡、永宁县万㎡、惠及群众约万户,实现银川集中供热全覆盖,形成“3+N”多种热源模式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解决好银川市拓展区、苏银产业园、贺兰县的供热需求。做好燃气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整合燃气市场资源,逐步建成全市天然气环城高压管网,不断补充完善和改造维修主城区中压管网,建设稳定可靠气源保障体系。

4.强化居民用水保障。推动实施“西线供水”工程环状管网连通工程,加大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年起逐年更换和连通城市49条管线,管道长度约公里,增设91座排水井以及相应的排放管道,更换部分管段老旧闸门台。实现全市供水管网循环畅通,加大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切实改善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强化水质监测,按照《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实施方案(—年)》推进城市二次供水信息化平台建设,结合“智慧城市”市政智慧平台,对接“西线供水”信息平台及二次供水泵房信息平台,实现我市城市供用水监管信息化。

人居环境提升行动

1.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完成年7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惠及居民2万户,改造外墙保温、楼梯间公共区域,完善提升老旧小区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配套市政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架空线规整。合理利用小区闲置存量资源,全面增加城市供应不足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教育、养老、托幼、休闲、便民等公共服务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老楼加装电梯。到年,基本形成银川市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年末,基本完成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并积极推进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2.推进棚户区改造。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大棚改项目建设力度。研究落实银川市《棚改征收补偿意见》,出台《银川市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棚改实施意见》,做好政策指导。到年末,完成13个续建项目共套棚改安置房建设。同时,启动民乐瓷砖市场、北塔四六队、燕庆四队、老看守所周边、测绘局家属院、兴华家园等6个项目9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作。按年度安排剩余棚改项目改造时序,优先解决经鉴定为D级的危旧楼房;每年至少安排土地亩用于棚改;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力争到年末,基本消除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

3.打造完整居住社区。以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统筹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休闲娱乐、商业配套、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务设施,既有住区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道路修建等,市辖区规划设置46个15分钟生活圈,不断更新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补充社区管理和服务缺口,将居住社区建设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完整单元。单个生活圈服务半径米,惠及群众4万人。

4.全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智慧城市建设,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支撑,鼓励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推进小区智能门禁、车辆识别、视频监控等基础智能设施建设或改造,提升小区数字化、智慧化水平。针对老年人群体,推广安装楼道烟雾传感、居家燃气泄漏等报警装置,并实现与消防系统的联动,提高火灾事故预防处理能力。年力争建成智慧小区个以上,覆盖率超过50%,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智慧小区。年底,全市智慧小区覆盖率达60%,年底,全市智慧小区覆盖率达70%以上。

5.加快构建住房保障。按照“住有所居”的目标,持续“降准扩面”,调整保障准入门槛。扩大公租房覆盖面,转化部分公租房作为政策性租赁住房;积极探索共有产权住房住房制度;大力提升保障房小区居住品质,逐步化解保障房空置问题,实现资产有效运转。改进公租房租赁补贴政策,有针对性的通过货币补贴形式实施住房保障,由保障户自行租赁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房屋。到年末保障房入住达到2.4万户。到年末,基本解决公租房空置问题,同时根据保障情况,适时重新启动公租房配建工作。

6.坚持“房住不炒”,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从土地、信贷、限价、限购等方面多措并举,精准调控,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促进房地产调控行稳致远;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对房地产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预警,实时掌握市场运行态势,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和未来发展方向;建立科学的住房用地供应、房价调控制度和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年末,将房价同比涨幅控制在10%以内,环比涨幅控制在0.8%以内;联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开展房地产领域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严肃查处,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生态功能修复行动

1.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按照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增加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对道路、停车场和广场进行透水性改造。城市新区建设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实施金凤区北部雨污分流及海绵化改造工程、城市第二排水沟补水工程、兴庆区西北部片区排水防涝设施工程。通过新建调蓄池、利用周边绿地湖泊有效控制雨水地表径流。新建道路全面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和透水路面,增强道路对雨水消纳功能,改善城市水生态。年底建成区海绵城市面积达到22.4%。

2.蓝绿空间提升。统筹城市水系湿地公园体系,打造“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绿色休息圈。均衡布局公园绿地水系、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提升绿化品质。建设包括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小微公园的城市公园体系。高标准实施城市新建道路景观绿化、空地美化等重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城市段河湖沟渠等水系的生态景观环境,加强城市周边“绿肺”建设,强化建成区与新建区的同城化园林建设。重点围绕沟渠水系、湖泊平时地、文保单位,建设各级、各类公园,逐步形成米见绿、米见园、米亲水的格局。

3.加快构建完善的河湖管理体系。因地制宜实施河道治理、清淤疏浚、打通阻隔、生态修复,打造安全型、生态型河流水系。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调控自如的河湖水系连通体系。加强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城市建设,在银川市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基础上,实施黄河银川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典农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压实“河长制”责任,着力推进黑臭水体示范城市建设,实现长制久清。提高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环境逐步改善,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综合评价达到IV类,主要河流、湖泊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确保黄河清澈安澜、长治久安。

4.加快推进再生水利用,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快完成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配套管网工程、第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管网工程、城市第二排水沟补水工程,完善再生水设施建设体系。到年,新建60公里再生水管网,扩大再生水管网覆盖范围,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成果。探索建立除工业补水、园林灌溉外,再生水用于自然湿地补水的使用机制。创新再生水建设利用机制。探索再生水“建设-运营”的实施模式,采取授权特许经营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减少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提高水资源利用。

精细管理突破行动

1.规范管理道路挖掘。加强道路挖掘审批管理,严格落实道路挖掘相关审批手续,合理组织道路开挖、文明施工,避免重复开挖、野蛮施工,有效维护道路的完好、有序。制订城市道路年度挖掘工作计划,对计划外的开挖原则上不予审批。加强批后执法管理,对现场文明施工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扬尘污染、视觉污染的,超范围、超时间的占道、开挖等行为及时制止并进行处罚。

2.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加强物业行业党的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加大“社区党组织—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组织架构建设力度,持续推进“交叉任职、双向进入”,努力形成“党建引领作用明显、行业监管更加完备、运行机制科学有效、物业管理规范有序、人居环境舒适和谐”物业管理新局面。建立健全物业行业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物业市场招投标行为,利用好“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合理优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将我市物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融入全区信用监管体系,实现跨区域、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培育一批信用度高、服务能力强的优质企业。提升物业行业智能化服务水平,通过“互联网+”、“智慧银川”,大力推动发展社区菜篮子、养老服务、家政等线上线下物业社区服务,提升物业服务效能。到年末,全市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占比达到65%,到年末达到70%。

3.城市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一是持续推进城市厕所革命。推进公厕智能化建设,健全完善管理体系,优化升级管理系统,完善“银川公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2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