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山河之间,一片鱼米之乡

贺兰县境内的黄河。贺兰县委宣传部提供

贺兰县地处银川平原北部,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境内资源丰富,是黄河中上游地区一片富庶的绿洲。历史上,贺兰县属于边陲地区,但作为引黄灌区,这里曾出现“谷稼殷积、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繁荣景象。而今,贺兰县依旧有着黄河的眷顾,展现着“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富饶景象。

黄河水滋润出的生机

驱车从银川城区向北,沿着贺兰山路向黄河驶去。越是远离城市,内心越发平静。道路两边的树挺立在那里,树枝在温润的暖风中轻轻挥动,伴着几只鸟的鸣叫,如同夏日的背景音乐,让这个季节有了律动。树与树的缝隙中,是开阔平坦的田野,不断向远处延伸,似乎没有尽头。路上目光所及,皆是绿色,皆是生机。

生机的源头在东边,滨河大道以东,那里是黄河。黄河水自金贵镇流入贺兰县境内,从立岗镇出境,全长20.5千米,水势平缓,蜿蜒坦荡。贺兰县境内自东向西依次有惠农渠、汉延渠、唐徕渠、第二农场渠、西干渠纵贯南北,将这生命之源引向大地,于是县境沃野百里,沟渠纵横的平原上,作物生长,草木茂盛,盛产鱼虾,瓜果飘香——贺兰人,也因此有了脚下这片美丽的家园。

唐代韦蟾在《送卢藩之朔方》中写到,“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如今贺兰县的螺丝菜、张亮香瓜、丁北西芹、五星茄子、金山西瓜都是人们熟悉的“网红”美味。不仅如此,贺兰县还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西部四季鲜菜之乡、西北渔业第一大县,是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首批国家级农业与改革建设试点县。

人水和谐富饶一方

在去往黄河的路上,银新干沟与金河大道相伴而行,并最终流入黄河,清亮的沟水在一片苍翠土地的陪衬下,也成了一道风景。不得不说,如今的田园风光是真正的风光,没有垃圾,没有发臭的淤泥,所见皆美好。

从关民公路向北,就拐入通伏村了。这个村常年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种植结构多样,全靠惠农渠的水浇灌。“以前种的水稻比较多,现在水小了,好多地都改种玉米了。”通伏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白永波说,近几年,贺兰县在推进“用水权”改革,去年,这个村子在“用水权”改革中率先试行,一方面通过现代化生态灌区、秋冬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节水,另一方面,省出来的水卖给其他村子或者企业,换来的是真金白银。

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黄河生活的贺兰人,擅长的就是在这沃土上,创造更多价值。常信乡稻渔空间里,水稻和鱼、鸭、螃蟹等立体种养、一田多用;星光村原本空置的民房改建为民宿,常年开门迎客;新华村里引黄河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养出了贺兰“鱼米之乡”的风味……

人杰地灵气韵不凡

历史上,贺兰县建于清雍正二年(年),原名“宁夏县”。《贺兰县志(~)》记载:明时,宁夏为“九镇”之一,实行卫所制,宁夏左屯卫为其前身。清雍正二年,改卫所制为府县制,将宁夏左屯卫的部分堡寨建宁夏县,属甘肃省宁夏府,宁夏县治在府城内,是为贺兰县建县之始。年,裁撤宁夏府,宁夏县改属朔方道,仍隶甘肃省。年设宁夏省,宁夏县改隶宁夏省,治仍在省城内。年,县治迁到谢保堡(今习岗镇)。年,宁夏、宁朔、平罗三县改五县时,宁夏县改名为贺兰县。新中国成立后,贺兰县隶属几经变更,直到年,改隶银川市。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生活在这片被黄河眷顾的土地上,留下了不少痕迹。贺兰县境内的贺兰山东麓金山林场北侧有暖泉汉墓群,贺兰山崖石上是绵延数十千米的岩画,贺兰山东麓白虎沟内有明长城关隘遗址,还有拜寺沟、拜寺口、插旗口的西夏离宫遗址,拜寺沟方塔遗址、昊王渠遗址、苏峪口沟内的摩崖佛像……这些遗址,以及拜寺口双塔、宏佛塔等古建筑和出土文物,让这里有了深厚的底蕴、恢弘的气度。(记者李尚)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