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

北京哪个皮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

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

却使六番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这是唐代诗人韦蟾写的《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而其中的贺兰山,便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南北长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

在蒙古语中,“贺兰”指骏马的意思。细看今日的贺兰山,山势雄伟,似群马奔腾。真正关于贺兰山名称的由来,还有一说是来源于古代的鲜卑贺兰氏人曾居住于此。而鲜卑贺兰氏源于古代部落贺兰部。但贺兰山第一次被记载于史书中,却是《隋书·赵仲卿传》。隋朝开皇三年(公元年),赵仲卿为攻打突厥而出贺兰山。

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主峰敖包疙瘩位于银川西北,海拔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为石质山地,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植被类型简单,覆盖度低,所以我总觉得贺兰山是很显苍凉的。

贺兰山的东侧是一望无尽的平原,西边则是广袤的荒漠之地。阿拉善大沙漠的狂风沙粒在贺兰山前戛然止步,无法逾越到东边的平原,故而孕育了宁夏平原,才使得今日的宁夏有“塞上江南”的美称。这是贺兰山对宁夏最大的贡献。

而我确信我是喜欢山的。喜欢山的那种气势和浑厚。总觉得山是安详睡着的老人,带着长长的故事,连着大地,一颗颗的树,是从身体里长出来的岁月,那一圈圈的树轮,如钟表般记录着大山睡去的时间。

我上过无数次我们甘肃平凉的崆峒山,坐过缆车,坐过汽车,也从前山一步步的爬上去过。而崆峒山是一座充满着神话传说的山。传说山上是上古神仙广成子的修炼之地。而广成子在《封神榜》中是很厉害的神仙。因而崆峒山成了我国道教最初的发源地之一,也因为广成子的名气,就连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也亲临崆峒山。更不必说后来的秦皇汉武了。

而与崆峒山距离不远的,便是宁夏的贺兰山了。相比于崆峒山神话传说的美,贺兰山显得更苍凉,悲壮吧,至少我是这样觉得的。

关于我对贺兰山的第一份记忆,应该来自于我的四舅吧。记得小时候四舅从宁夏回来,总会给我零花钱,然后便会讲起宁夏,讲起他的工作,生活。就是在这样的言语间,我总能听到一座山的名字,贺兰山。

第一次真正见到贺兰山,是14年,还是赶去宁夏参加四舅女儿的婚礼。是表哥开着爸爸的车,拉着我,妈妈还有大姨。当车驶进青铜峡的地界时,我的左手边出现了绵延起伏的山,妈妈说这就是我一直念叨的贺兰山。

对于喜欢的事物,我向来都习惯看一眼,然后赶紧闭上眼,使劲的把他记住,然后再想象他的美。表哥看到我的样子,问我怎么了?我说:“哥哥,麻烦你前面服务区停下,我想闻闻贺兰山风吹来的味道!”

其实再走之前,我是邀请了二舅的,但因二舅学校里开会,是抽不出时间和我们一同去的。但二舅还是嘱咐我穿暖和点,说那边风大,冷。

表哥将车停到服务区,我赶忙下车,车里暖气闷热,下来的那一瞬间,是一股冰凉的风穿过身体。那是我第一次拥抱到贺兰山,第一次真正看到贺兰山。他没有崆峒山的秀气,也没有崆峒山的仙气。远远望去,粗旷中含着安静,总感觉有那么一丝丝的苍凉。

历史上的贺兰山总是和战争纠缠在一起的。当中原地区进入信史时期后,贺兰山一带仍然是游牧民族的天堂,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族群,在水草丰茂的贺兰山地区,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公元前年,秦军击溃了雄霸宁夏大地甚至西北大片土地的义渠戎后,一些战败的部落纷纷北逃,贺兰山地区便纳入到了秦帝国版图中。但后来,匈奴又趁秦王朝忙于统一六国的战争,乘机占据了河套地区,贺兰山就进入了一个由匈奴人短暂占据的时期,直到秦始皇派遣蒙恬北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和贺兰山一带。而秦末,由于中原的内乱,贺兰山地区再一次被匈奴占据。

公元前年,汉朝著名战将卫青、李息率军北上抗击匈奴,再一次将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贺兰山地区。21年后,汉武帝分全国为13刺史部,下辖郡县,其中在贺兰山东麓设立了属于北地郡管辖的廉县(今宁夏平罗县暖泉农场一带),这是汉族政权在贺兰山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也标志着贺兰山正式开始走进汉朝政权的统治范围。

唐朝时,统治贺兰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先后是突厥、吐蕃和回纥。公元年,唐太宗下令军队出击突厥颉利可汗下属的铁勒人薛延陀,占据河西走廊一带的回纥人乘机和唐朝军队联合进攻薛延陀,联军进驻到贺兰山一带,这是继汉朝后,中原政权的武装力量多年后再次进入到贺兰山。

而11世纪初到13世纪前半叶的多年的时间里,西夏人与辽人又长期在此战斗。由党项人首领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国长期占据贺兰山,而贺兰山就是西夏王朝的一个大兵库。公元年,李元昊以5万军队驻守贺兰山,足见贺兰山对于西夏的重要性。

到了西夏后期,贺兰山成了西夏国抵御来自北方蒙古族铁骑的一个屏障。公元年3月,成吉思汗第一次带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攻破了西夏在贺兰山西边的军事防线,后来,成吉思汗先后5次发动对西夏的战争,其中有4次将攻略目标指向贺兰山,直接攻打驻防贺兰山的西夏军队,贺兰山成了蒙元、西夏两个政权多次交锋的见证。

明朝建立后,国土边防线大大收缩,宁夏是明廷的九边重镇,贺兰山成了明朝政府在西北地区和蒙古残余势力中的瓦剌、鞑靼之间的界山。整个明朝,也是瓦剌、鞑靼常常突破贺兰山和明朝军队征战的时期。

直至清朝时,蒙古的额鲁特、和硕特等部在贺兰山西边屯牧,结束了这里长期的军事局面,直到解放,贺兰山才停止了战争,一个相对宁静的贺兰山出现在了中国近现代史中。

明代诗人金幼孜的《出郊观猎至贺兰山》中写道: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断峰迤逦烟云阔,古塞微茫紫翠连。旷野旌旗鸣晓日,高风鹰隼下长川。昔年僭伪具尘土,犹有荒阡在目前。

贺兰山真的好悲壮啊,经历了0多年的战争,见证了游牧到农耕的过渡,从战争到和平发展的过程。他怎能不在现在安宁的时期里久久的睡去呢?

而贺兰山的所有时期中,西夏是一段很感人,也很悲壮的存在。

已经没办法考证西夏人最初到底发源于那里?只是在很久远的诗歌里流传着: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弥药国在彼方。可当他们真正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是了不起的“党项人”。

党项人是勇敢善战的勇士。他们为了族群的生存和荣誉,一路西迁,与命运顽强的抗争。从游牧民族到成为西夏国的王,是可歌可泣的一生。

我不止一遍的说过,人生应该活成一部西夏史。我时常会在梦里梦见贺兰山和从贺兰山下打马走过的西夏士兵。我也不止一次的幻想过,我可能是三川口战斗过的西夏兵。

贺兰山给予西夏的,是庇护和包容。党项人自己的国家建立在贺兰山下,贺兰山用他伟岸的身躯庇护了这群不断迁徙和创造的人们,给予了他们宁夏平原最富饶的土地。而党项人也用他们的热血回馈了贺兰山西夏国的强大以及西夏文化的多彩。就连党项人逝去的祖先,也静静的躺在贺兰山的怀抱,溶于贺兰山,世代守候。

今日的贺兰山,没有了争夺,也不在有战争。有的是“太阴为峰雪为瀑,万里西来一方玉。使君坐对兰山图,不数江南众山绿”的旅游胜地。更是“贺兰山下河西地,女郎十八梳高髻。茜根染衣光如霞,却召瞿昙作夫婿。紫驼载酒凉州西,换得黄金铁马蹄。沙羊冰脂蜜脾白,筒中饮酒场澌澌”的少数民族特色居住地。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寺得胡马骑.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我是喜欢贺兰山的,拥抱过贺兰山清凉的风,也聆听过西夏兵的呐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5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