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县西北花儿唱出浓浓黄河情
“花儿”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西北人民历经千百年创作、传承和享用的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仍然鲜活而广泛地“存活”在群众的日常生活间,是有着无穷生命力的活态的精神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文化功能。同时,它也是黄河流域多民族文化的结晶,承载着多元、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地方性知识,在展示地域文化特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园子里长的哈绿韭菜呀不要割呀就让它绿绿的长着哎哟不要割呀你叫它绿绿的长着......”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特色,在自由的节奏中,高亢悠长的曲调也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这就是西北的民歌——花儿。
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活着的诗经”,因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传承人张翠萍就是被其魅力所深深吸引的传承者之一,她在原生态的基础之上稍加创作,融入了创新的元素,将其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传承人张翠萍:宁夏“花儿”分为原生态土花儿、川区洋花儿,在银北地区一般情况下唱花儿的少,基本上加创作的元素,唱的方法上也有所改变,像原生态花儿,就是纯纯的嗓子唱,是一种内心的抒发,一加伴奏,用他们的话说就变成了洋花儿,但是要想传播的远,传播的久,想把它推上更大的舞台,还不能缺少伴奏。
张翠萍今年44岁,祖籍为甘肃张掖,她与“花儿”的结缘在很小的时候母亲的哼唱下,虽然当时并不知道母亲唱的内容,但并不影响细腻、爽朗的“花儿”在她心中埋下种子,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到了区级传承人李凤莲老师演唱的花儿曲目《青眼泪刷拉拉淌》,澄澈、嘹亮的歌声让她的心神为之一振,并自此走向了花儿传承的道路。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年前后)。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张翠萍所传承的正是被广泛传唱于宁夏代表性民歌体裁——山花儿,也俗称为干花儿、山曲子、野花儿,它继承了陇山地区古代山歌的某些特征。在文学与音乐方面特色鲜明,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郁,保持了山歌野曲粗犷豪放的特点,又具有流畅优美的小调韵味倾向,是宁夏地区文化的生动表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代表曲目有《黄河岸上牛喝水》、《看一趟心上的尕花》、《花儿本是心上的话》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传承人张翠萍:花儿其实就是一种民歌形式,它来自于民间,来自于乡野,抒发心情,老百姓高兴的时候也唱,不高兴的时候也唱,主要就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思念或者开心,反映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情,高亢嘹亮直白,这是宁夏花儿的特点。
花儿是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维系河湟地区多民族团结统一的纽带作用和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驱动作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以爱情为主线,广泛地展现着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多侧面地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不但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表现水平,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珍贵的史料性。这些年,贺兰县在花儿的传承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一同品读西北花儿的艺术魅力。
这天,如往常一样,高亢嘹亮的歌声在贺兰县文化馆不断回响,合唱团的成员们在张翠萍老师的指导下学唱花儿经典曲目,歌声嘹亮、韵味悠长。
花儿合唱团成员芦小青:我三个月之前来文化馆参加合唱班,我小的时候听过《亲爱的花儿》《四季歌》,那个旋律我觉得可美,男女那种纯真爱情,娓娓道来,展现的是宁夏地方的风土人情,山川秀美,刻画的非常生动,感觉唱起来心情非常愉快。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以花儿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从民族文化强认同走向弱认同,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也日渐式微。为了赋予它新的生命活力,使之在现代化大潮中承载新使命,焕发新生机,贺兰县形成以官方保护为重点,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格局,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力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