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贺兰县非遗麻编让日子有奔头
麻,草本植物,一种珍贵的纺织材料,是东方最古老的衣祖。它健康原生态的本质,再加上麻的手感质朴,造型极简,让人们爱不释手。这两天,在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来自本村和周边村子的30余位移民妇女,跟随非遗麻编手艺人,亲手编织杯垫,感受麻在指尖的生命力,孕育出增收致富新希望。
天气异常冷,刮着刺骨的寒风,却阻挡不了村民潘凤莲学习非遗麻编的热情。连着四五天,她都是第一个来到手工车间,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一针一线,编织着手里圆形的杯垫。相比去年刚接触麻编的时候,今年的潘凤莲编织起来动作灵便又娴熟,按照目前的工作量,一天编上几个杯垫早已不是什么难事。
一间宽敞明亮的麻编手工车间,30多位移民妇女围桌而坐,手里一边编织着麻活,一边愉快地谈论着。这里有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也有带着四五岁孩童的年轻妈妈。
在现场,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学习简单编织法,把几缕麻折叠、缠绕,一点点体会这种质朴的材料,以及沉浸在编织过程中的乐趣。有些手脚麻利的村民则拿出自己的钩好手工杯垫让老师点评,大家争先恐后,一时间,整个手工车间热闹起来。
在隆源村,说起蒸蒸日上的非遗麻编技艺,自然绕不开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璟。近年来,她将传统麻编与现代艺术巧妙结合,开发出百余种富有宁夏特色的文创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去年以来,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大力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引进“麻编产业”,将非遗麻编的人才培训与促进移民致富实践有机融合,在南梁台子隆源村建立“非遗手工车间”。由张璟教授当地留守妇女、空巢老人、残疾人传统麻编技艺,采取订单加工方式,助推村民致富增收。
“很多事都像麻编一样,开头很难,但慢慢缕顺了,就会越来越好。”隆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振雄坦言。起初村民们不了解麻编,觉得难上手,慢慢的熟练了以后,觉得学麻编能通过双手改变生活,大家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渐渐掌握麻编基础的编勾技法。现在已经能编出杯垫等简易产品,定期由张璟收购,再以计件形式分到报酬,要是再编出面积大、图形复杂的作品,村民一个月增收少则二三百元,多则八九百元,边培训、边就业的模式让村民们不仅挣了钱,还学了手艺。
和这些朴实的村民相处一天,用镜头记录着他们的双手,记录着他们的笑容,在这里,所有的喜悦与忙碌,都能最好地诠释隆源村村民们靠自己双手丰衣足食奔向好日子的知足与快乐。一根根麻绳编织着生活用品和艺术品。有了好手艺的移民妇女们,正逐步实现着“守着娃、编着麻、养着家”的美好愿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625.html